close

0010555904.jpg

[書籍基本資料]

書名 :  微笑走出自己的路:施振榮的Smile學,20堂創業、創新、人生課 

作者: 施振榮/著、林靜宜/採訪整理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 

[心得]

(此次心得是因為公司訓練課程,要求書報告,因此寫的比較多 XD ,以下直接開始)

《摘要》

 

  「微笑曲線是施先生最有名,也是很值得瞭解的一個理論,相當佩服施先生在十幾年前就有這麼前瞻性的見解,至今仍適用於許多產業,甚至從本書我所體會到的並非單純只是講「企業」策略,而是施先生本人的人生觀與思維,這樣的人生觀與思維讓我學習樂觀的面對挑戰與無私地分享經驗,會是幫助自己的正面力量,也正因為這是施先生所提出的觀點,更加強了說服力,

  因為書本內容豐富,重點也很多,對於這本書,我其實是反覆的閱讀,因為我的閱讀習慣是要抓取到重點,讀完後,蓋上書後閉上眼睛,腦中回想得出來的內容與片段,就是我真的有吸收進去的段落,先簡述對本書的瞭解,後面再分享從書中所獲得的心得與體悟。

  整本書總共分為四部,第一部「當百倍挑戰遇上千倍機會」,這句話簡單但卻相當鼓舞人心,這章節裡,除了說明微笑曲線的由來,也提到微笑曲線靈感來自於反向思考,鼓勵大家反向思考,找出自己的定位。

  第二部「一條曲線解25個企業與人生課題」點出了微笑曲線的應用,特別是強調並非只用於企業,而是個人在思考人生與人生定位時,都可以用一樣的思維邏輯去判斷,希望大家都可以開心地微笑。

  第三部「就是現在,創業與創新正好」,提出創業就是創造價值,告訴大家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業家,這點是讓我最印象深刻的。

  第四部「做個微笑CEO」說明王道精神與分享的重要,建立一個好的循環,讓企業與組織可以生生不息,強調企業永續經營的概念。

 

在把整本書讀完之後,我把我的心得用以下四個標題詮釋:

 

《施先生的微笑人生》

 

  微笑,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,有時候代表滿意,有時候代表禮貌,甚至有時候是自信的表現,而施先生把「微笑」兩個字帶入了企業策略,甚至是他個人自我的實現,讀完這本書,會瞭解到,施先生是一位不斷想對公司或甚至社會做出貢獻的人,光是有這樣的思維就值得令人尊敬,但更令人敬服的是,他所提出的「微笑曲線」是一個想法,也是一個工具,甚至是一個精神,同時也讓大家知道,並非專業的學者才能提出理論,在我眼裡,施先生就是一個教育家與學者,他把個人的人生經驗以自身的實踐影響周遭個人,甚至以書本的形式將寶貴的經驗與知識供所有人瞭解,這讓我想到,他書中提到的品牌價值,一本書若是作者沒有名氣,寫的內容再好,也很難讓社會大眾立刻去買書來閱讀,相反的,若是作者知名度高,書本內容很快就會渲染出去,雖然他的目的是說明品牌的重要性,但是我的聯想是這本書是他人生的實踐與貢獻,我也很高興他所提出的理論也是因為他本身的知名度,相輔相成,讓廣為大眾知悉。

 

《微笑與價值》

 

「微笑曲線有個關鍵字,就是價值」

「微笑的原動力,就是創造價值」

    書裡兩次強調微笑與價值的關係,當然,構成微笑曲線的兩端分別是智財與品牌/服務,往這兩邊走將公司,產品的價值發揮到最大,但是要怎麼做才能往兩邊走呢?知道微笑曲線的理論不夠,重點要如何實踐才是最重要的,第一部裡面提到施先生是《時代》雜誌六十周年選出的「亞洲英雄」裡唯一的台灣人,這是何等殊榮,之所以可以得到這份榮耀,主要是他的分享精神,與他人分享知識,傳承實戰經驗,不留一手。

  在此,施先生提出三個勢:「認勢、順勢、造勢」,說明:「現代人的問題是,花太多時間在抱怨太多的事情,應該花時間認勢、順勢、造勢。」簡單六個字,但我相信這絕對是智慧的結晶,所謂的「認勢」也呼應了微笑曲線的精神,透過微笑曲線的三個部分,兩端的智財與品牌/服務,到中間的製造,先了解自己所位於整個大環境與產業的趨勢變化,先認清楚環境,才能擬訂策略。再來「順勢」則是指在定位自己清楚自己所屬角色後,發揮自己的價值,在一個地點站穩了之後,累積足夠能量,再配合原有資源,找到新的能量,創造出新價值,也就是「造勢」。

  此六個字,應用在個人方面,我想到的是呼應「齊家,治國,平天下」,所有的事情都是要先從自我管理出發,前文提到的「認勢」除了是指瞭解環境,我認為還必須要先瞭解自己。施先生文裡提到:「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,因為每個人的條件不同,境遇也不同」強調的是,不要跟別人比,只跟自己比,雖然看到優秀的榜樣可以學習,但卻不是要一起進行比較,因為無法比較。

  我以前曾經思考過,選擇不與他人比較是對的嗎?是否屬於鴕鳥心態?但我後來明白,就像施先生提的,是無從比較起,只能從中學習與精進,我也瞭解到,與自己比較才是最困難的,自己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進步?有沒有比昨天學習,瞭解更多事情?一切的反省與思考都是自己最清楚,也是最真實的面對自己。

 

《Me too is not my style

 

在第一部裡面,施先生也提出了「反向思考」的重要性,呼應施振榮先生序文中提到:

 

  每當大家往同一個方向看的時候,你往反方向看往往可以找到答案。一般人總以為未來充滿未知,但其實有更多「未來的已知數」就在眼前。

 

  這段話讓我印象相當深刻,因為反向思考是需要訓練的,「在不疑處有疑」,當大家都是同意某一個指令的時候,要提出反對意見是需要勇氣的,當然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,但我認為一個組織裏面,需要有反向思考的意見存在,才能讓原本的決策或者建議完整,這讓我聯想到電影末日之戰裡面提出「第十人理論」,提到:「人類不願意相信不幸的壞事發生,並不是因為愚蠢或者軟弱,而是天性使然,因此以色列產生了『第十人』的決策模式,就算前面九個人都認為事情不可能發生,第十個人就有義務提出反對意見」。雖然這只是電影裡面的斷話,但是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,指出了人們很容易因為大家同意,就跟著同意,決策過程愉快順利,但卻忽略的背後所隱含的風險,雖然並不是要杞人憂天,但是一定要未雨綢繆,把決策過程中,用一種「決策模式」提出,要求在一片同意聲浪下,最後一個人有義務提出反對意見,供其他人評估與參考。

  施先生代表的或許就是那「第十人」,提出不同的想法,讓公司的人去思考,除了當公司目標努力壓低製造成本之外,思考的是要如何不從壓低成本的方式去提高獲利,不盲目追隨主流,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,走出自己的路。施先生提到的反向思考也有涵蓋了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」的思維,提到:「我把事業和人生的每個轉折都當作新契機,每當出現新失落,也就是我創造新價值的時候。」這是除了是樂觀,也需要相當的勇氣,因為想每個人都能想,但要真的付諸行動並且實現,是需要相當的勇氣與努力,否則新的挑戰肯定是比原本的環境更加的艱峻,但是堅持下去,並且從錯誤中學習,最後戰勝新挑戰,達到另一個境界。也就是書中提到的,「眼前雖有百倍的挑戰,但也有千倍的機會,就看你把眼光放在哪個方向我很喜歡這句話,因為一般我們遇到挑戰的時候,會有退縮與遲疑的想法是正常的,但是我們要怎麼克服心理的排斥感,跨出舒適圈,接受新挑戰,這句話就是一個很棒的想法與觀點,如何從挑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?從過程中學習到更多屬於自己知識與經驗,這都是無法取代的戰果。

 

《整合與被整合,價值與附加價值》

 

  書裡面的這兩個觀點是分屬於第一部與第二部,但我認為也可以當作一起看,提出了整合找要去創造價值,被整合者則是更要去思考自己的價值,否則自己的價值不夠完整,反而會拖垮整個團隊,如同書裡提到「最強,強不過最弱的一環」,

以前比較常聽到的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,現在想想應該是整合者與被整合者比較正確,因為不管是個人或者是公司,一個組織的運作目的都是要創造價值,單純只講領導與被領導,比較像是單向的指令與動作,不一定可以將團隊的價值完全發揮。

  另外,也有提到被整合者需要瞭解其他領域的能力,因為這樣才能與他人配合,整合者的角色,在公司就好比是以專案的角度來看,直接的聯想就是PM是負責整合的,但是仔細想,所有的人都可以把自己定位成整合者與被整合者,因為每個人的工作都是有相關聯性的,為了完成本身的任務,會接觸到不同單位的資源與資訊,此時自己就是整合者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自己的任務也是提供給另一個單位資源,此時自己就是被整合者。

  如同施先生提到「現代人花太多時間在抱怨」,其實指的也是只有單方面的思考,只會去想其他單位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資源去完成任務,但卻不去思考自己是否可以主動提出想法,或者主動積極爭取所需資源去完成任務,也忽略了自己的是否善盡提供資源給其他單位?有趣的是,施先生也有提到,微笑曲線也可以應用於個人,例如上班族就要先認清公司所賦予個人的角色,然後想辦法提高這個分工的附加價值,呼應了這個觀點。

  「有價值不夠,還要有附加價值」,施先生這句話多麼一針見血啊!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,各家除了拿出招牌產品吸引客戶之外,重點還要推出一些額外的優惠吸引消費者,當然,這是從單純的行銷商品來看,但是就如同施先生提到的,這本書的目的絕對不是只應用於公司,還可以應用於個人,因此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,就會習慣用微觀(個人)與巨觀(企業)的角度去解讀,整個大方向是一樣的,但是體會仍會有些差異。舉例來說,從個人角度出發的附加價值,我認為是要發揮比老闆對你原本職位的要求更多的部分,舉例來說,作為業務,除了報價和客戶聯繫之外,如何從業務端所獲得的訊息與對公司,客戶的瞭解,進一步提供給後端的工廠訊息,甚至方向,讓前端與後端整合在一起,發揮原本單一職務的功能。作為PM,除了整合公司各單位是主要任務之外,如何在整合的過程中,所學習與瞭解的知識分享與傳承給他人,避免一樣的錯誤發生,甚至可以建立經驗,讓客戶更滿意整體配合狀況。

 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,附加價值可以思考為是否要推出新的服務與產品,或者是整合型的服務,甚至是維持客戶關係,因為客戶是企業同時也是個體,要讓客戶覺得超值與滿意,甚至願意介紹給其他客戶,這就達到了好的結果,客戶滿意,自己也有所收穫。

  進一步將整合完整發揮的就是品牌,書中說明了品牌與微笑曲線的關係:

做品牌就是把微笑曲線端到端做最有效的整合,然後再提供給消費者

經營品牌是整合每個環節,前段是創造價值,後段是實現價值

做品牌的知識價值高,付價價值也高,但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,品牌就會出問題

  讓我們瞭解到品牌的經營價值與整合的重要性,因為「最強,強不過最弱的一環」,這句話也很令人深思,讓我想到了產線工時的概念,每個工站的工時若都很低,但是只要有一站是特別高,則會拖垮整個組裝工時,這時候就要去拆站,讓當站的工時降低,應用到團隊合作,一樣的道理,因為公司是團隊,不是個人工作室,因此每個部門的能力與要努力達到相同的水平,這或許很難量化,畢竟不同工作性質很難直接比較,但是若從整體來看,是希望各部門之間既是互相配合,但同時也可以互相尊重彼此的立場,協調出一個最佳的方案與決策。

 

 

《創新的微笑》

 

  第三部裡面,提出的概念我很喜歡,「就是現在,創業與創新正好」,為什麼呢?因為我相信公司的很多人包含自己,都有過「創業」的念頭,但是或許因為種種的因素尚未真的將「自己想像中的創業」付出行動,聽到別人創業成功的例子,總是投以羨慕的眼光,很希望自己那天也有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。但施先生告訴我們:「創業就是創造價值,只要能創造價值,就是創業家。」這樣的想法是反向思考也是正向思考,誰說一定要開個咖啡廳或者做小生意才是創業?我只要能夠把自己的能力發揮,不管是替部門還是替公司創造價值,這就是一種創業,因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,只是服務的對象不一定是民眾,而是公司部門,同事,客戶等,將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經營,呼應了前面微笑曲線說的,不一定只是應用在公司企業,也可以應用在個人,此時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來經營,經營品牌如同前面提到,是需要整合各個環節,如何將各個環節做到好,做到可以有所貢獻的水準,這就是我們身為公司一份子所需要努力的目標。

  施先生也提到到:「機會是無所不在的,但只給有能力的人。千萬別認為創業只靠賺錢,創業要能成功,需要許多能力的配合,包括技術的能力、掌握市場的能力、建立生意模式的能力、凝聚團隊的能力,這些能力能讓你在發展過程中,一步一步的,從小機會看到大機會,在看到更大的機會。」我相信施先生之所以可以一步步從基層員工,進而創業並且將公司一步步往前推進,都是不斷的精進自己的能力,並且隨時注意環境與機會,正所謂「十年磨一劍」,從進公司的第一天開始,一方面是貢獻自己的能力,一方面同時持續充實自己的能力,不管做什麼事情,遇到多困難的挑戰,透過自己的努力與其他單位的配合,最後達到滿意的結果,這就是磨練自己能力的過程。又或者結果不一定盡人意,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,透過失敗的過程,如同施先生勉勵:「累積經驗,真正的失敗是放棄,挫折、困難只是累積成功的過程而已。」,因此我也要勉勵自己,不管在怎樣的環境,面對怎樣的挑戰,也都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,同時告訴自己,就算現在面臨到挫折,這也是一個累積經驗的過程,回想剛踏入職場的自己,再檢視現在的自己,對於自己這幾年的工作經驗累積,感到很幸運也很踏實,因為一直有不同的新挑戰,也意味著有不同的成長,接下來就是要努力讓自己保持「微笑」,持續經營屬於自己的品牌價值!

 

 

《永續的微笑》

 

在最後的四章節裡,提到:

「走一條利他利己的路」利他,才能永續的利己。

「利他是最好的利己」

 

  強調分享的重要性,與永續的概念。分享的目的並非是要獲得,但是透過分享走向正面的循環,最後收穫的將會是自己,或許這樣講有點抽象,但若以公司職場的方面來解讀,雖然各個工作都有各有職掌的範圍,但是實際面上還是會有很多的小細節不可能在公司的ISO文件定義清楚,此時若互相配合的單位,都只堅守自己負責的範圍,而不願意進一步去多做一些事情,到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整個專案無法順利進行,各單位配合上也容易有更多問題,相反的,若是自己一開始就能夠「釋出善意」,願意多做一些,多想一些,一種拋磚引玉的概念,大家看到有人很努力在貢獻,自己也會受到激勵,也會期許自己多做一些,多想一些,我相信,人是社會化的動物,會受到環境氣氛影響,若大家都能善盡職責,甚至分享更多努力出來,最後這樣的能量一定會一起貢獻到自己身上,形成一個好的循環,如同施先生提到的相信人性本善就是利他利己的管理哲學。」。

  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後會寫「永續的微笑」,這是整本書最後給我的一個感想與終極目標,微笑曲線是一個概念,告訴我們一個事情的價值取決於附加價值的兩端,這兩端並不一定只有是品牌或者是研發,而是一個概念,自己如何去找出屬於自己的附加價值,並且進一步的實現,達到微笑的目的。但微笑曲線是一個動態平衡的概念,並非永遠靜止,要如何讓這樣的微笑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微持平衡,要有分享與永續的概念。

  施先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觀,說明分享與貢獻價值的喜悅,這樣的精神是很值得令人學習的,透過無私地分享,讓其他人感受與學習到更多,整個團隊發揮更大的價值,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認為施先生總是會微笑,期許自己也可以往這樣的方向努力邁進!

arrow
arrow

    toro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